两会声音|潘洋委员:优化我省民企人才发展环境;让龙江“冷资源”一直“热”下去变成“热产业”

首页标题    商会新闻    两会声音|潘洋委员:优化我省民企人才发展环境;让龙江“冷资源”一直“热”下去变成“热产业”
1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哈尔滨华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会议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委员们纷纷踊跃为龙江发展积极谏言献策,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侨商投资企业协会执行会长、海润国际传播集团董事长潘洋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省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和让龙江“冷资源”一直“热”下去变成“热产业”等两个议案,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关于进一步优化我省民营企业

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促升级、增财税、拉动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经济呈现总量不断扩大、占比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已成为推动全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我省民营企业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人才困境”现象日益严峻,制约了我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是人才流失严重。我省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人才招聘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薪酬福利和绩效管理设计不合理,欠缺专业的领导管理人才,忽视团队的建设工作,也缺少对企业文化的经营,导致员工个人和企业成长空间有限,员工心理情感得不到满足。
二是优秀人才严重短缺。目前我省人才市场中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企业对中高端人才定位不清楚,选人标准不明确。作为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没有足够的外部人才吸引力。针对人才补贴、优惠、奖励的相关政策,一般民企很少有能达到标准,也不会为员工申报,和员工有直接利益相关的如社保、公积金、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等,能扣就扣,导致优秀人才敬而远之。
三是企业招聘途径单一。我省目前仍以中低端人才服务为主,专门为高端人才服务的人才市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招聘渠道不畅,中高端人才服务平台也不够不健全。
四是高校人才供应失衡。我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产学研结合层次较低,导致需求侧“创新活跃度”不高,供给侧“成果落地性”不强,连接侧“专业化能力”不足,市场化导向有待加强。
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抓好政策落实的精准性。要引导民企靶向引才。聚焦我省产业集群、重大产业项目,深入调研分析“链主”企业人才现状,出台专门针对民企人才引进的政策,实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立法形式明确将市、区政府当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一部分作为人才专项资金,减轻民企引才负担。要提高政策兑现率。对涉及人才各类奖励补助的落实,在操作层面予以细化完善,保障民企平等享受相关政策。
二是新方式方法引留人才。要推行招商式引才。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轮驱动,发挥好龙头民企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健全柔性引才机制。探索异地用才、离岸创新等模式。要创新市场化引才模式。建好用好人力资源产业园,培育引进优质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民企与之合作,猎聘优质人才。要探索人才“政聘企用”新模式。探索设立“政聘企用”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周转池,为符合条件的民企定向招引急需紧缺人才。要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给予一定奖励补贴的形式,鼓励行业协会商会自主开展民企专业人才培训工作,支持其承办创新创业赛事、行业交流活动和产学研对接合作项目等,进一步拓展引才育才用才平台,提高人才工作社会化水平。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要赋予企业人才评价更大自主权。综合考虑企业规模、产业方向、技术创新等因素,遴选重点民企赋予人才自主推荐权,在开展人才工程、奖励项目人选限额推荐时,给予企业单独配额支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民企申报并开展职称自主评审。要激发企业引才动力。将企业引才成效与各类扶持政策挂钩,推动能源、土地等资源要素向优秀引才企业倾斜。对引才贡献突出的企业家,给予相应的荣誉激励和政策奖励。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薪酬分配制度,采取股权、期权等方式加大对关键人才的激励力度。要完善人才服务平台。打通经济、社保、税务等数据,开发“人才大数据平台”,通过“公共服务+专业服务+市场服务”一体化人才服务新模式,创新构筑立体化人才服务新场景。
四是多方联动聚力育才。要深化产教融合,瞄准市场育才。坚持贴近产业、服务市场,校企双方依据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案。要加强人本关怀,以情育才。鼓励企业提升自我育才的意识,让企业根据员工的个人兴趣、专业背景和技能水平,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结合,制定符合员工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的职业规划,为员工提供行业内最新的技术和市场动态,学历教育补贴和资格认证等政策,鼓励员工创新和成长。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才建设”为核心,努力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和服务保障入手,打好“政策组合拳”,全方位营造人才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使人才真正能够引进来、留得住,助推我省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环境实现“加速跑”,引领推动我省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

让龙江“冷资源”一直“热”下去

变成“热产业”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个冬天,黑龙江省为了招待五湖四海的客人们,不遗余力地展示诚意和创意,把游客宠上了天。元旦假期三天,仅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就达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当冰雪消融,哈尔滨还能吸引多少从南方来的游客,又能否打造出持续改善和优化的营商环境,是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在未来几年如何把“流量”变为“留量”,让“冷资源”一直“热”下去,真正变成“热产业”,持续促进黑龙江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公共服务要走心 优化“硬设施”、提升“软环境”
对于城市来说,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是一大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科学谋划,不仅能将优势转换为胜势,而且能创造新优势、谱写新传奇。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用走心的公共服务,将“流量经济”转化为“存量经济”。让更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网红城市才能长红。
城市品质提升,抓住机会提升城市基建和景区建设等“硬设施”,把握机遇优化旅游业态、消费氛围等“软环境”,即便冰雪消融或是流量退去,这样的城市也将在下一轮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先机和更充足的底气。
二、深挖掘城市内涵 提升冰雪旅游创意 丰富文创消费市场
今冬,黑龙江省各旅游景区深挖冰雪旅游新潜力。包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旅游胜地,更有雪乡、亚布力等大型旅游景区。建议在未来三年内,继续挖掘拓展更多具有代表性、互动性的活动,“形成体系、打造系列、寻求爆点”,提高游客体验性、参与性,充分满足节日期间广大游客及市民的文化娱乐需求。
同时,我省冰雪文创产品匮乏,应大力创意设计冰雪精品文创产品,丰富文创消费市场,促进文创产品消费,创造更多有品位、有气质、有深度的文化产品,推动我省文旅、文博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打造龙江美食文化 大力推广黑土地绿色产品
汇众智、集众力,应大力宣传推广龙江美食及黑土地食品,挖掘更多特色美食文化,以文化、创意为哈尔滨、黑龙江的产品、企业赋能,将更多具有本土特色农产品等打造成有文化、有魅力的伴手礼,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感,助力黑龙江经济振兴发展。
四、融入“亚冬会元素”科学策划冰雪资源联动
冰雪文旅产业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深入挖掘冰雪资源优势,科学性的策划举办相关以冰雪、温泉、自驾游、露营等元素的节会赛事活动,来年应借“2025亚冬会”之势联合推广,继续推动增强冰雪文化创意经济发展和冰雪体育赛事体验深度拓展,真正实现“冰雪联动”,打造“冰魂雪韵”,联合全省各市为我省优势特色文旅产业造声势、造热点、造话题,提出更多“新思路”,丰富产品供给,大力推动文旅产业的延伸发展,为游客端出一道道文旅大餐,逐步确立世界一流冰雪旅游的极高地位。

来源: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

编辑:许可武、苗强

初审:张   瑞

终审:徐维新

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简介


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于2007年3月正式成立。2011年6月,商会正式成立党总支;2020年3月,经由朝阳区委组织部批复同意,商会党总支升格为党委。2011年、2016年和2023年,商会连续三次获评“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称号。2020年11月,全国工商联授予商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商会组织”荣誉称号。

商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的发展理念,履行“服务会员、服务龙江、服务北京、服务商会”的办会宗旨。

商会拥有会员单位近3000家,其中有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3人,有在任省人大代表5人、省政协委员12人,有上市企业26家、头部企业近100家。成立十七年以来,累计为家乡黑龙江引进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3000亿元,落地资金1200亿元。近年来,商会组织企业家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等地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1亿元;为家乡建设希望小学17所;向家乡64个县(市)捐赠“龙商母亲健康快车”64辆;为家乡遭受严重水灾捐款1000万元;为家乡捐资896万元启动“百企联百村”扶贫行动;还为抗疫一线捐赠爱心款3.28亿元,捐物0.48亿元。

欢迎您加入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大家庭!入会请在下方留言,留下您的联系方式,秘书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您。

收藏